發聲首頁> 發聲高校> 青少年發聲獎> 【視覺魔法學院-短片學程】家庭影像之詩 ,紀錄「真實」的感性與藝術性

【視覺魔法學院-短片學程】家庭影像之詩 ,紀錄「真實」的感性與藝術性

2019/07/22


談及紀錄片這個影像形式,可以想像在電視台新聞專題,或是影展中的紀錄片電影,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,都可以看到「紀錄片」的影子。2019年青少年發聲獎短片學程第四堂課,我們邀請到南藝大媒體中心主任,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曾吉賢老師來跟大家分享「紀錄影像」是怎麼一回事。
 

課堂前,老師請同學們先準備一段小時候由父母長輩拍攝自身的影像,現場分享時十分有趣,除了看到同學早年有趣可愛的模樣,其中更包含許多除「回憶」外,關於影像這個媒材可以討論的範疇。
 

沒有受過專業影像訓練的長輩拾起攝影機,拍攝的畫面也有強烈的拍攝者動機。覺得兒女可愛的,可以看到畫面聚焦在被攝者,且影像長度較長;重要場合中的記錄,可見像是獎盃、證書等重要物件入鏡;出遊的畫面則講究人物與空間的互動。這些「家庭影像」或許不到「電影、新聞紀錄片」如此別緻,也不像「監視器畫面」那般冰冷,但它仍是被很重要的影像,乘載著屬於個人、家庭的感情與回憶。

 

學員於課堂上分享小時候家人長輩紀錄的家庭影像

 

課程中,吉賢老師請同學們倆倆一組,彼此訪問與拍攝,並結合童年影像,完成一部以對方為主角的「紀錄短片」作品。同學們從問題發想、訪談、拍攝到剪接都十分用心,為呈現他們認為最真實的對方。影片風格也十分豐富,有些是面對面訪談;有些是將同學行走、發呆的畫面結合聲音;也有些同學利用社群軟體的錄影效果,當代感十足。
 

作品經過剪接,最後在課堂尾聲上放映並彼此回饋。大家對於「自己」成為影片的一部分感到興奮,也有人回饋「從來沒看過這樣的自己」、「原來他人是這樣在看我的」,也有部分同學感謝對方把自己拍的很好看,現場笑聲不斷。
 

科技進步讓人們能隨時拍攝、錄影,並產生大量生活影像,這些看似隨意的畫面並非沒有意義,不該視為不重要的影像,對於個體,它是重要的回憶與紀錄;對於社群,它是歷史影像中的一環,拼湊出某個時空下,某些人在某些脈絡下與場景的互動,相當彌足珍貴。

 

 




會員帳號 加入會員
會員密碼
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