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聲首頁> 發聲高校> 關於電影> 核你一起看電影-銀幕上的原子危機 (下)

核你一起看電影-銀幕上的原子危機 (下)

2013/03/13


文 /  楊皓鈞

作品向來不諱遊走於異色邊緣題材、風格乖張暴戾的園子溫,在311震災之後受到啟發,決心拍攝一部描寫核災對人們生活所帶來衝擊的電影,籌備期間他花了半年的時間與災民進行深度訪談,之後更冒險深入受到管制的災區進行拍攝。
 
全片仍屬獨立製片規格,僅用零星的核電廠氫爆新聞畫面、海嘯後滿目瘡痍的災區實景,側寫災難當下的情境,相較於南亞海嘯電影《浩劫奇蹟》中費心營造的龐大視覺奇觀,《希望之國》避開了災變發生的駭人瞬間,背景也刻意改為虛擬的「長島」核災,與真實拉開距離;全片著眼於災後小家庭的流離際遇,從三個不同世代的夫妻/伴侶觀點切入社會肌理的底層;有別於過往突出的風格,園子溫這回收斂張揚的利爪、四散的血漿,聚焦於真實的災民生活,細膩探討災難帶來的種種心理創傷與荒謬怪象。
 
核災的恐怖不是生命即刻的消殞,而是土地與家園的永久荒廢,小野家的老夫婦因為所日無多,在鄰人與兒媳紛紛被迫避走他鄉後,選擇用肉身固守家園;明明人在家中,卻又不時嚷嚷著要「回家」的失智症妻子角色,是編劇極為巧妙的安排,房子、樹木、花圃表面上看似安在,但賴以維生的農田和牲畜遭受污染,小鎮化為死寂空城,「家」的存在只剩軀殼,實質意義已永遠消亡,再也「回不去了」。
 
此外,妻子的記憶仍停留在核電廠尚未興建、災變尚未發生的時空,她的輕盈自在,也和沉重的現實形成反諷的對比。老年夫婦之間感人的真情摯愛,如根般深深依附土地的依戀(花與樹可說是兩人的象徵),與最後「燃燒」的殉身意象,可與近期麥可漢內克的《愛‧慕》作為對比,面對核災之後的心靈牢籠,或許唯有藉由死亡,才能企及真正的自由。
 
核災引發的另一個主題是「界線」,政府拉起的封鎖線與強制撤離令,是國家暴力的化身,昔日毗鄰而居的親友、鄰人,因為專家對安全距離的界定,荒謬地被迫分隔兩地,界線上那一根根木樁敲進的不只是土地,更是柔軟的人心,儘管親情的牽絆依舊濃烈,但青壯/老年人對生命的不同前景與態度,也使兩者的聯繫硬生生斷裂。除了實體的界線之外,社會的歧視、對輻射的非理性恐慌,也截斷了過往社會的信賴關係;有趣的是,妻子懷孕後對輻射小心翼翼的態度,在災變數個月後竟成了眾人訕笑的箭靶,輻射因缺乏立即而實體的威脅,「恐核」竟成了過時的短暫流行,甚至成了污名的標籤,園子溫對日本社會的集體主義與僥倖的逃避心理,再度有了犀利的批判。
 
在結局中,男女主角逃至遠離輻射威脅的遠方,陽光下海水波光瀲灩,一切看似回歸安逸,但園子溫並不樂觀地相信廉價的救贖,提示著這場看不見的戰火從未止息,向觀眾訴說:在這看似無望的荒涼大地上,復原之路迢遠無際,唯有「一步、一步」緩慢而堅定的步伐,才能真正邁向希望與重生。
 
文 /  洪健倫
 
擁核者不斷強調:核能是乾淨、低成本的能源,是提供高科技社會所需電力的最佳解決方案;但是他們對於核能發電所產生的廢料的處置,則一再避而不談。但是,我們必須知道,核廢料的半衰期時間極長,每一批核廢料都需要10萬年的時間,它們散發出的輻射量才能衰退到對環境、人體無害的程度,在此之前,我們必須確保這些核廢料確確實實地與世隔絕。因而,不論核能發電的硬體設施再怎麼安全,怎麼無毒無害,我們終究要面對核廢料處置的問題──記住,這是個要花10萬年繃緊神經處理的問題。
 
《核你到永遠》就是一部探討核廢料處置問題的紀錄片。本片導演麥克‧麥迪遜(Michael Madsen)前往芬蘭,拍攝核廢料永久貯放廠安克羅(Onkalo)建置的過程,並走訪相關的學者官員,一探他們設計此處理場的概念和問題,拍攝的手法就像是一部警告後世的說明影片。
 
這部影片不只獻給現在的我們,也獻給未來10萬年間,有意無意來到這個貯放場入口的人們(或是其他擁有高度文明的生物?)。本片首先簡明扼要的介紹了何為輻射,以及暴露於輻射下對於人體產生的影響。接著說明了芬蘭建造安克羅的用意即考量:核能安全專家說,因為人類居住的地表並不是一個穩定的環境(想想那些風災、地震、戰爭),因而他們便想在有18億年歷史的古岩盤上開鑿一個深入地心的貯放場,在其中儲滿存核廢料後將地道永久密封,至少要確保這些廢料在10萬年間都可以安然待在地底深處。這個興建中的終極處置場預計需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完工,於22世紀時啟用,儼然是個名符其實的世紀工程。
 
但是,10萬年,1000個世紀,是一個超過我們想像的數字。
 
到時世界會變成如何?若是人類──在萬幸之下──依然稱霸地球,他們又將擁有什麼樣的文明,說著什麼樣的語言,當他們發現這個被層層密封的密穴,他們又會做何反應呢?而在當下這個時空的專家,又應該用什麼方法避免後代打開這禁忌的墓穴?拍攝者開始將一個又一個疑慮丟向這些專家,考驗他們對於自己完美計畫的信心。
 
位於地底數百呎處的貯放場規模大如地底城市,這大概是現代社會最偉大的工程,但是在片尾,導演請專家們向遠久的未來來到洞口人們說幾句話時,他們的口中沒有驕傲,盡是歉意、勸戒、和警告。
 
而這部片也點明了,現在的人類雖然有能力控制核反應的程度,對於如何找到最完美的核廢料處理辦法,我們則是一點頭緒也沒有。然而,只要全世界的核電廠持續運轉,就會不斷產生具有放射性的核廢料,而芬蘭的安克羅處置場將貯放的只是芬蘭境內一部份的廢料而已,全世界超過20萬噸的核廢料到底還需要多少個地下墓穴?佈滿斷層、地震不斷的台灣又有那裡可以建造這樣的貯放場?我們是不是有能力面對未來更多的核廢料?這是我們要不斷思考的問題。
 

延伸閱讀:核你一起看電影-銀幕上的原子危機 (上)    核你一起看電影-銀幕上的原子危機 (中)




會員帳號 加入會員
會員密碼
驗證碼